站内搜索:
外事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Education Cooperation
当前位置:首页>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加拿大魁北克省拉瓦尔大学李晟文教授应邀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讲学

日前,加拿大魁北克省拉瓦尔大学历史系李晟文教授应邀讲学新华,开展 “双视野下的中加文化交流”学术讲座。

中加关系史上的亮点

李教授从介绍加拿大的历史开始。1867年四个英属北美殖民地(魁北克、安大略、新不伦瑞克与新斯科舍)组成联邦,也即加拿大自治领。1931年,加拿大的内政外交与英国正式脱离从属关系,成为英联邦成员国。加拿大是一个年轻国家,中加关系也因此起步较晚,但中加关系史上有很多亮点,如1938-1939年白求恩大夫在中国,1918年-1950年加拿大传教士在中国的足迹遍及江苏、山东、东北、华南、河南等地,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加文化的交流搭建起桥梁,促进了加拿大文化在中国地区的传播。

加拿大传教士在中国

李教授主要讲解了加拿大耶稣会传教士在江苏徐州的活动。1918年加拿大首批法裔传教士抵达中国,1924年起,加拿大传教士开始成批派往徐州,并在加拿大法语区创办《匪徒》杂志,成立“中国艺术博物馆”,以加深中加文化交流。在日军占领徐州时期,传教士对中国难民进行保护,因而遭到了日军的敌视,有的传教士还遭到残杀。抗战胜利后,传教士又返回了徐州,历经内战时期直到新中国成立,最后离开了中国。传教士在徐州期间,积极开展教务发展活动。他们在传播基督教基本教义的同时,还把有关加拿大地理位置、民情风俗以及西方绘画等知识传入中国。此外,他们还创办了三百多所不同类型的中小学校,其中昕昕中学还成为加拿大传教士在当地创办的样板学校。该校以其教学质量高著称,拥有生源广、影响大的特点,受到了民众的好评。

李教授认为,传教士也促进了中国文化在加拿大的传播。传教士通过他们在加拿大创办的《匪徒》杂志与出版的各种著作(如《加拿大人在中国》、《中国归主》),对当时中国文化与社会多方面进行了介绍。在思想与宗教信仰方面,传教士对中国儒家思想一般保持较为谨慎的态度,对孔子十分推崇与赞扬,他们认为儒家是中国“三教”中最接近基督教的“宗教”,不过对于佛教,他们认为是“小民”的宗教, 不能与基督教相比。此外,他们还对中国人的家庭、婚姻以及当时中国的政治与社会状况也都进行了介绍。传教士对当时中国的介绍虽然不乏误解与偏见,但对于中国文化在加拿大的传播还是起了积极作用的。

加拿大华人移民与中加文化交流

谈完了传教士之后,李教授转换视角,就加拿大华人移民对中加文化交流的贡献进行了讲解。李教授认为,加拿大传教士来到中国,起到了文化桥梁的作用,而生活在加拿大的华人,同样也充当了文化使者。李教授以加拿大法语区省府魁北克市的华人为例进行了论述。 1891年首批华人来到这里, 并在以后一百多年中,华人人数缓慢增长,目前为两千五百人左右。 华人在这里从开简单的餐馆和洗衣店到走入政府、大学、医院,不断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此外,他们创办各种协会与中文学校,并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既传播了中国文化,也促进了中加文化交流的发展。

加强青年学子文化交流,发出中国好声音

黄继炎副主任认为,中加文化交流虽没有悠长历史,但内容丰富多彩,加拿大传教士对早期中国教育与近代对中国抗战都颇有帮助,这些无不充满着友爱互助精神。在中加建交后,两国交流更加频繁,友好氛围进一步深化。衷心希望,中大新华与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师生能加强互动交流,共促两校教育国际化发展。

廖益清主任希望,同学们除了认真学好语言外,也应促进中加文化交流,发出中国好声音。青年学生是国与国间文化交流的主力军,要传递中国正能量,帮助消除少数西方国家群众对中国的偏颇认识,帮助他们切实了解中国、接近中国,进而喜爱上中国文化。

讲座中,师生提问,李教授解答,现场氛围活跃。

该讲座由学科建设与科技发展部主办、外国语言文学系承办,外国语言文学系黄继炎副主任主持讲座。学院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主任丁艮平,院团委书记殷丹,外国语言文学系主任廖益清及师生代表到场聆听。(通讯员:方琳霓 赖俊伟 林荣志 李波 丁艮平 刘英)

[中国高校之窗]报道链接:http://www.gx211.com/news/2016621/n8993375620.html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