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外事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Education Cooperation
当前位置:首页>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梦圆美国拿撒勒大学:深度体验美国名校访学记

【生活篇】

我是何瑜,现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研室副主任。作为一名英语老师,之前从未在英语国家学习、生活,很是遗憾。在访学之前,我心中的英语国家,仅仅是通过网络、电影、书本和别人的口中认识的。但这远远不够,亲身体验异国文化一直是我的梦想。在中大新华工作了十二余载,有幸在今年获得了公派访学美国拿撒勒大学(以下简称拿大)三个月的宝贵机会。非常感谢学校、学院领导的关怀及同事对我工作的全力支持,让我安心踏上赴美访学的圆梦之路。

\

拿大Smyth Hall教学楼

美国的一切对我而言都是新鲜的,也是充满文化差异的。

美国印象1:安静

8月22日早上7点,经过15小时的长途飞行,抵达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入境处等待入境的旅客特别多,也不乏我这种急需中转乘机的旅客,却只有四位工作人员。但整个入境大厅非常安静,一切井然有序。大家说话声音都很小,几乎同伴可听。我当时就想,还是国内效率高,要是这么多人入境,起码有十个工作人员;而要是在国内,应该人声鼎沸。

学校会举办各种小型的研讨会,比如如何抵抗家庭暴力、如何确保校园安全等。研讨会上会分组讨论。我和其它美国学生分在一个小组,而讨论时他们说话的声音很小,我基本听不见。可他们却很快乐的交流着,我想难道是由于我习惯了大声说话的环境,连耳朵敏感度都降低了?

为什么美国人在公共场合说话声音那么小?

9月27日,在一位美国小伙伴的陪同下,我来到她任教的非裔小学。在那里我找到了答案:音量居然分为0-5六个等级,而且每个等级对应的音量是如何都进行了清晰的界定。这和我们在国内的“说话小声点、大声点”的模糊概念相比,这个更为具体。

\

音量等级界定表

美国印象2:空旷无垠 年代感强

来到拿大,住在皮村,我以为是来了一个假美国。电影里的大都会,在这里全不见踪迹。罗彻斯特作为纽约州第三大城市,如果按照国内的城市标准来衡量,那应该就算个四线城市了。马路坑坑洼洼、桥梁锈迹斑斑、路边电线杆是木头、房子也是木头的。建筑物大多只有一层。连所谓的奥莱购物中心,就是在一个空旷的原野,用铁皮搭建一个板房围城一圈,寒碜。但是不得不感慨,地大人少啊!建筑物就一层,随便盖,不差地。

\

拿大附近运河上的桥

美国印象3:生态友好

据说皮村这片是富人区,治安相对较好,房子没有防盗门窗。这里基本都是独栋house,门口大片草坪,倒是有点《绝望主妇》里紫藤镇的感觉。空气很新鲜,没有粉尘的味道;天总是蓝得不真实;而松鼠、鹿、狐狸随时可见。

\

拿大提供给访问学者的宿舍

美国印象4:色彩鲜艳

10月份,与长春相近纬度的拿大已经进入秋天,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各种渐变的红黄橙,与拿大建筑交相辉映。

\

拿大校道

而美国的色彩鲜艳,还在于其房屋颜色的多样性。我突然想起了女儿。她对于色彩的感受大多来自书本,少部分来自于大自然。这里的色彩丰富则在身边,家门口。这让我联想起英国学者Buzan提出的思维导图,运用丰富的色彩、线条及图象来表达概念。也许英美的小朋友从小受到的色彩形状冲击更为强烈吧!

美国印象5--吃文化

一直都说中国“以食为大”,讲究吃,也习惯边“吃”边解决问题。而我发现,拿大才是将“吃”贯彻的很彻底的地方。拿大总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而每次活动都离不开吃。比如高大上的音乐会、艺术展,严肃的学术讨论会,其它学生活动,甚至连老师送我的离别小礼物都是吃的。以“吃”吸引人气,似乎是拿大一大秘籍。不过想想美国大学的学费,嗯,还是足以支撑这个“吃”的。

\

还有很多生活的小细节都让我感到文化差异。比如坐公交车时候,无论前面的人如何慢掏钱,后面都不会有人催;比如超市买到烂苹果时的无理由退货;比如超市购物时自主按照商品编码称重量;比如拿大路边苹果树上结满的苹果,确无人采摘。我想不仅是来自于教育,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丰富的资源。

【学习篇】

拿大的访学生活除了带给我很多新的感官体验,更让我深入到教学一线,全面了解美国的授课及教学方式,希望可以在访学过程中取之精华,与中大新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一步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1. 课堂观察

作为语言类老师,对阅读教学颇感兴趣。因此国际学院的Linda给我安排了三门不同级别的国际学生的阅读课,每门课可以随堂观察三周。国际学院按照学生水平,将同一批的国际生分为三个阅读等级。本文列举其中两位老师的教学方法。

1) 阅读水平2级:图像教学法

任课教师A,男性,兼职。学生6人,具体分布如下

序号

性别

生源地

基础

1

巴勒斯坦

来美之前从未学过英语

2

巴勒斯坦

来美之前从未学过英语

3

印度

母语

4

中国

大二艺术生

5

中国

大四毕业生

6

中国

大四毕业生 中大新华

看到这个学生人数,直呼美国老师太幸福了。6个人一个班,这在国内是属于多么精英的教育,那应该是梦里才会出现的数字吧!

A采取的教学方式其实还是比较传统,在上阅读课时候,会解释单词、句子和对答案。但是在解释单词的时候,采用大量的肢体语言和图象模式进行解释,而非国内我们常用的用别的英语单词来解释这个复杂的词。这也许也是文化差异之一。美国老师上课似乎更随意,肢体表情更丰富;而中国教师则更内敛。也许很难想象一位女老师在课堂上学狗叫是什么场景。而对于图象模式,我们总觉得自己的画画能力比较差,而不愿意使用。其实,外国语学院目前也有不少老师借助图像教学,比如英专的李贻老师,以及本人目前在大学英语推广的思维导图教学。

因为本人研究思维导图教学法,所以和这位老师交流颇多。也许也是因为学生少,偶尔也会做下托。三周结束之后,A老师居然送我一份全班签名的小礼物,非常的惊喜。学生之间的差异还是颇大,三位女生上课互动积极,不懂就问;而来自中国的三位男生都较为沉默、内敛,看来同学们在美国的求学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2) 阅读水平3级:高纯度合作教学法

任课教师B, 女。学生18人,其中中国学生16人。

这门课着实体现了小组合作教学法。B说,“The Teacher is planning, and students are doing”. 因此在随堂旁听的三周,基本就是上课前5分钟,B发布任务指令,剩下时间由学生分组讨论。在讨论期间,B老师在不同组之间走动,监督及帮助学生解答疑难。对于课文,基本不讲解;课后习题由学生相互讨论,寻找答案来源。我很困惑,那学生能学到什么呢?我想这种高纯度的小组合作教学法,其成功度取决于学生的高度自觉性。至于通过何种方式检验学生是否掌握课文,B老师布置了Summary写作作业。这就是B老师上课似乎很轻松,但课后却有许多作业要批改。

\

B老师布置的Summary作业

3) 两位老师相似处:严格考测 夯实基础

在拿大学习不轻松。几乎每周每门课都有考试。以上两门课,每周都有考试。考单词(包括拼写、词性、选词填空或者造句)、阅读理解(寻找或者写主题句、论点)。读写结合,每个单元都需要写summary。所以认为美国学习很轻松的同学,一定是被电影坑了。

英语学习,词汇的积累非常重要。词汇量匮乏,听不懂也不会表达。因此我校大学英语教学自2018年秋季学年起,抓词汇,重基础;要求每个单元都必须采用多种方式考核学生对词汇的掌握。重视课后题词汇语法练习的讲解,注重平时考测。如果每个单元不进行总结考测,只是在期末进行一次性考试,尽管题目来自课本,不少学生会觉得太多而放弃复习。不如每学一个单元,夯实一个单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 ELC 英语学习中心

为了帮助国际生提高英语水平,如口语及课业问题,国际学院成立了英语学习中心。每周一至周四开放。访问学者也可以去ELC找美国学生练习口语,以及参加文化活动。比如万圣节的南瓜脸制作及带领中国学生去附近居民区体验万圣节Treat or Trick等。

\

万圣节南瓜脸制作现场

3. Conversation partner 口语伙伴

为了让国际学生及访问学者体验美国文化及练习口语,拿大给每位学生及学者配备了口语伙伴。口语伙伴由在校生及来自校外的志愿者组成,每周由partner带着去参观当地图书馆、市中心博物馆、小学、品尝美食(想念中国的美食,带来的辣条已被消灭)等。我比较幸运,有两位partner,一位白人一位美国非裔(均为小学老师),在交流中加深对双方文化的了解。

\\

非常感谢拿大对访问学者的关心,给予我们机会全方面的体验美国的教学与文化生活。三个月,在迷茫中摸索前进,慢慢找到自己的节奏。沉下心,体验文化与教学差异。用心教,用心去体会,以教学为本,以教学为科研中心。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大学英语的教学工作可以走得更好,更远。

外国语学院供稿

文、图/何瑜

审校|吴俊欧